登 录
郑晓倩:把平凡炼成诗,抬头就是星空一片
发布时间:2016-12-1    浏览次数:618
高考结束,坐上南下的火车,她离开了西北边疆,来到秀丽巴蜀,来到锦江。在锦江的四年,她认真学习,假期游历了许多陌生城市,体验各地民风;她通过学校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前往美国工作学习,感受异国文化氛围。
文学与传媒学院2012届毕业生郑晓倩这样总结自己在锦江的时光——“出疆了,出川了,出国了,通透了。”
08级文传系对外汉语专业郑晓倩(照片).jpg

“来锦江上学是幸运的命中注定”
2008年高考结束填报大学志愿,郑晓倩没有选择家乡新疆的大学。她觉得上大学就该自我独立了,该去离家远一些的地方走走看看。经过细致考虑,相较其它地域距新疆较近的四川凭借美景美食,成为了郑晓倩的最终目标。
在四川的众多大学中,与四川大学共享优秀师资力量的锦江学院吸引了郑晓倩,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让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里。“那一年的新疆,填报志愿时我们都还不知道分数。从某种程度来说,填报志愿就是‘赌一把\’。我如愿收到了锦江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很幸运的命中注定吧。”郑晓倩说。
两天两夜的火车,从新疆到四川,郑晓倩来到了锦江。读大学前,她从没来过四川,更听不懂四川话。“院坝、刹角、丁丁猫儿”……刚来学校,郑晓倩完全“蒙圈”。
当时在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文学概论课的李益荪教授让郑晓倩改变了观念。李教授说:“大学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大家来到这里,就应该感受当地的本土文化,而方言就是文化之一。”课堂上,他不仅讲授知识,还偶尔用四川方言浸润着同学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如今已经毕业四年的郑晓倩仍没有忘记四川话。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四川的特色俚语会不经意就从她口中蹦出来。

“在锦江,我收获了很多”
怀着一颗热爱文字的心,郑晓倩于2009年9月正式成为了文学与传媒学院院刊《风吟》的责任编辑。通过这份工作,她对文字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爱上了编辑这份职业。
每一期《风吟》的出刊都要面临约稿、排版、审稿、编辑、校对等一系列流程。这些繁杂的工作对郑晓倩来说可谓家常便饭,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锻炼才真正让她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了能力。这段责编经历也培养出了郑晓倩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到后来,稿件中如空格没对齐、标点符号错用等很多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小毛病”,她也能立刻将其揪出、改正。
如今,郑晓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气象局办公室工作,依旧每天跟文字打交道,从事着精神文明创建、气象文化宣传及单位各类图文信息档案整理工作。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今年7月,郑晓倩还被自治区气象局兴农网提拔为新疆气象网站的审稿编辑,负责新疆七个地州的稿件审核及签发工作。
“大学担任院刊编辑的经历提升了我对文字内容的把控力,对文稿内容的把控力以及对页面排版的审美水平。锦江对我的栽培与锻炼弥足珍贵。现在我的许多成绩,都要归功于大学期间学到的宝贵实践经验。”

“我适合去流浪,要做个打油诗人”
工作之余,郑晓倩爱好弹钢琴、阅读、写作、摄影、旅行。闲暇时刻,她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阅读小说和诗集,努力工作存钱然后趁假期出游。偶尔灵感迸发,她也爱写“打油诗”抒发情感。
郑晓倩的QQ空间里,持续更新的动态消息除了天南海北出行的游记,剩下全是她写的诗。她最近在读周国平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书上写说:“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现出个性的光华”。
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她喜欢梵高,那个燃烧生命进行绘画创作的荷兰画家,她说她的卧室床头一整面墙绘的就是梵高那幅著名的油画《星月夜》。
生活或许平淡琐碎,但她却拥有一片星空。


新闻中心记者:王晗骄
责任编辑:蔡昕 黄小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