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儒,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各类摄影奖项。大学至今旅行过国内近200多个城市和地方景点,发布各类旅行稿件超过3千篇。现从事文化传媒、新媒体传媒等行业,带领团队完成国内外多个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推广。上海儒斐泽科技公司创始人,上海新媒见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眼里有光,只为理想
点亮理想之灯,用行动书写奋斗。李坤儒从大一开始就励志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为此也在努力地规划着。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文学基础是必备的,虽说在撰写文稿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离他理想的新闻工作者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李坤儒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他还会去艺术学院的编导系旁听学习。
后期剪辑、脚本编写、文案创意这一类编导有关的课程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越发热爱媒体行业。为此,李坤儒成了图书馆的“常客”,电视编导类、播音主持类的书籍让他爱不释手,并且还记录了三本相关笔记。
而在周末和假期时,李坤儒还充分利用时间去参加“摄影徒步协会”,除了对摄影和旅游的爱好,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提升摄影的专业技能。甚至毕业的时候,李坤儒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新闻类相关论题,可见他对新闻的热爱。一个人只有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为此不断地努力,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不懈,未来可期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李坤儒的大学寒暑假也安排得井然有序。他认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础就是新闻采写能力,只有笔杆子硬了才能写出好文章。于是他利用暑假去学习补充新闻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进修班后,他的摄影摄像实操技能更加扎实;而在播音主持艺术进修班学习后,他又成功考取了普通话一乙证书。不仅如此,李坤儒还在这两个暑假的进修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来自国内其他省市电台、电视台的优秀工作者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这也为他之后的公司发展打下了客户基础。
在中传进修后,李坤儒凭借扎实的技能去到了电视台实习。他说:“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毕竟书本上的知识还是需要通过和更多有经验的人交流才能与实际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正所谓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他虚心学习电视台的各项工作运作流程,储备更加丰富的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一切的努力都有为以后成立公司奠定了基础。
拥抱明天,行稳志远
所谓“心之所向,步履皆往”,李坤儒毕业时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媒体行业,在媒体行业日积月累中有了九年的工作经验和客户资源。由于对旅游和传媒的兴趣,李坤儒“嗅”到了旅游传媒业的商机,打算将旅游与传媒结合,成立一家新媒体公司。
而在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中,新媒体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态圈,上海的客户竞争也非常大,新创业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较难被大企业所认可,李坤儒思考再三,总结出:在二三线城市,新媒体的发展是不及上海的,但在这些城市,新媒体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李坤儒着眼于将新媒体发展放到二三线城市当中。
在公司筹备建立之初,李坤儒在上海校友会又与曾经的学长唐文宇重逢,在上海校友会会长唐文宇的帮扶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立了——上海新媒见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李坤儒感慨道:“很感谢上海校友会这个平台让我和校友相识,有了唐文宇学长的大力扶持,才能成立自己的公司。”天道酬勤,自有贵人相助,梦想之所以成为现实,一路走来,离不开机遇,更离不开李坤儒的付出与努力。
找寻目标,全力以赴
制定规划,事半功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人物采访
您对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悟吗?
我觉得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要充实自己,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提早做知识技能的储备,也要向学校内外的相关专业人士学习经验,并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您认为选择工作时应该以个人兴趣,发展前景,还是工作报酬作为主要考虑方向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个人兴趣。对工作而言,只有抱着很大的兴趣才能用全力干好工作。如果你对从事的工作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你自然不会努力去干自己的工作,那又谈何发展呢。
如果从事新媒体行业,您认为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起最有益于发展呢?
我觉得文案策划及创意这个岗位很不错,而且目前这方面也是比较缺乏人才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文案策划和创意也是在新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新媒体行业方面,就您的公司来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可以从素质、心理、专业等多个方面谈谈吗?
我认为从事新媒体行业除了要具备策划和创意的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兼具团队和组织的协调能力,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能力;而在审美上,则需要把握客户的需求;另外组织领导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希望看到员工不断学习进取,未来可以独当一面带领团队成为公司的项目组,独立地去完成从客户需求对接,到创意方案执行的全过程。
人物总结
兴趣为学问之始,谋远虑而后动。
然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
图文|吴沁怡 周冰棱 吴昀艳 周碧轩
编辑|吴鸿伟 周帆 叶杨凯伶
责任编辑|蔡昕 黄小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