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安,2012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重庆大学博士,现任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特种高性能机电传动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骨干研究成员,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含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项目、“十三五”海装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获机械工程学报“青年杰出论文奖”,发表SCI/EI论文近20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
认定目标,方能蓄势前行
初入大学时,陈守安对未来的道路感到有些懵懂。但在担任班干部期间,他了解到有很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川大和重大研究生的学长学姐,这让他备受鼓舞,最终下定决心去考研。也就在这时,陈守安对自己本科的学习有了清晰的规划——在他看来,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分清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主次,他以50%、30%、20%的比重将它们进行了划分,严格要求自己。
大一大二时,陈守安把重心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计算机与英语等级的证书;学习之余,他也积极投入班级工作;寒暑假则用英语培训或者网课点缀假期生活,丰富知识储备;闲暇之余,他也会通过游戏来放松心情。
大二暑假开始,陈守安着手准备考研。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学校以后,他对专业课、英语、数学和政治都进行充分学习。提及考研途中最难忘的事,陈守安说:“在最开始备考时,班上还有一半的同学一起学习,后来大家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考研,慢慢地,只有自己在孤军奋战。”虽是一个人的奋斗,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竞争激烈的考研浪潮中,陈守安成功上岸西华大学。陈守安的考研之路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是决心,让坚持有了目标;是坚持,把梦想写成现实”。
孜孜不倦育贤士,学无止境再出发
研究生还未毕业时,陈守安就收到了大企的offer,但要接受这份offer就会面临一个难题——爱情还是面包。最后他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去宜宾学院任教,两者兼得。
陈守安在宜宾学院任教期间,曾多次指导学生参与竞赛,斩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42项。如果说,多次参加竞赛的实践经验是让设计的作品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那么获奖率高则是源于“用心”二字。陈守安将竞赛比作自己与学生的一场共同创造之旅:一同确定选题后深入设计,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汇聚大家的想法在成品中展示。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成员们的共同协作、精益求精。
四年时间里,陈守安通过宜宾学院提供的众多机会,有幸接触了一些博士界的学术大牛,认识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存在的差距。所以他决定暂时离开教师岗位,再度回归校园,去到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路漫漫,唯笃行者胜
到目前为止,陈守安已经发表了近20篇SCI/EI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项18项,还曾获得机械工程学报“青年杰出论文奖”。同时,作为特种高性能机电传动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骨干研究成员,他还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而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陈守安一路披荆斩棘的结果。
在项目与课题的研究中,陈守安认为最大的障碍莫过于从0到1的突破。陈守安深知,对于科研课题,想法是关键。于是他上下求索,广泛地积累学习,由量变引起质变,想法就会出现。之后,陈守安再一步步地理清思路、规划实施,最后完善和填充内容,直至成功突破难题。
除了课题的选择,发表SCI/ET论文之路也是困难重重,尤其是撰写第一篇SCI时。陈守安表示,第一篇SCI花费了他一年的心血,那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时间。当工作与生活交织时,他需要克服很多如时间安排、论文与项目相关性不强等困难。从论文结构、程序编写到实验方案,他都请教了很多人。其中不乏他的老师、朋友,甚至还包括他的师弟。对此,陈守安说:“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达者为师,与年龄没有关系,要学会承认别人的优秀,向优秀的人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校友说
我们了解到您的竞赛经验非常丰富,您可以与想要参加竞赛的学弟学妹分享一些经验和参赛建议吗?
我认为想要参加竞赛首先是选择好的团队,学校里专业课的老师们都会指导竞赛,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课题加入。然后选题也很重要,要多看多学多问,选择一个点去深入设计。最后就是协作,不管是项目负责人还是团队成员,都要服从安排不怕吃苦熬夜,尽力去做到最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本科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您对此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建议根据就业形势选择,如果有心仪企业offer可以去锻炼自己,或者考上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同学也可以先就业,工作以后再在职读研深造。但如果实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可以尝试考研深造,毕竟研究生选择工作的优势要多一些。
校友总结
下山的路人从众,上山的路很崎岖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
才能有产出
图文|王乐欣 陈美婷 申美玲
编辑|范梦怡 补城城 余彦晓
责任编辑|蔡昕 黄小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