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伊苹,2018届工程造价专业校友,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现为上海体育大学在读博士。本科期间,曾任土木工程学院体育部部长、校跆拳道社武学部部长。2016年获四川省学生跆拳道比赛女子特技、团体品势、跆拳舞三项冠军。硕士期间,发表SSCI JCR一区论文1篇,省级、国家级期刊论文3篇,获2020年四川省跆拳道大众跆拳道赛“优秀教练员”称号及多项奖学金。博士阶段,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发表JCR二区论文1篇,参与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作主题报告)及国际顶级学术会议2次。
兴趣结缘,逐梦启航
严伊苹自幼习练跆拳道,大学期间凭借扎实的功底成为了跆拳道社团骨干成员。在社团老师带领下,她常去校外道馆训练,并主动指导小学员们训练。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严伊苹第一次体会到了体育教学的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严伊苹开始了她的跆拳道教练兼职生涯。在教学过程中,她带领学生在省市比赛中屡创佳绩。这段教学经历不仅加深了她对体育教育的热爱,更让她萌发了深入了解体育教育领域的想法。
在锦江的日子里,严伊苹也曾组织过校运动会训练。带队训练的过程,她发现,仅靠刻苦训练远远不够,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就像抛铅球,必须找到最佳出手角度才能划出完美抛物线”,她这样总结道。正是凭借这种科学训练理念,严伊苹带领学院代表队勇夺桂冠。这段执教经历让严伊苹收获颇丰,也让她坚定了走体育教育道路的决心。

谈到从工程造价跨考体育教育专业的经历,严伊苹特别感谢老师们的帮助。不同于其他专业,体育专业考研需要进行运动技能的专项考试,武术则是必考项。这对于刚通过研究生初试,且只会跆拳道的严伊苹,无疑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就在她为此发愁时,通过赵强老师的引荐,仅有一面之缘的程迪迪老师主动向她提供了帮助。在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严伊苹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快速掌握了所需的武术技能,顺利通过了考试。
跨域攀登,笃学致远
“体育专业既属于社科,又属于文科,需要记忆的东西会比理科更多,所以要从记忆方面去总结。”在备考过程中,严伊苹通过系统分析历年真题把握命题规律,站在出题者视角深入理解知识点,并坚持反复巩固记忆。正是凭借这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在2019年,她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专业。

在攻读硕士期间,严伊苹双管齐下,既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又深耕学术研究。她通过持续训练提升运动水平,并在2020年四川省跆拳道大众赛中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作为跨专业学生,她主动补足体育学科知识短板,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勤练实验操作技能。在导师指导下,她学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基于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研读领域前沿文献,汲取养分。凭借这份执着,严伊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SSCI一区论文1篇及其他期刊论文3篇,参加学术会议1次,并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
为了实现体育学术研究的理想,在研三上学期参与中学实习结束后,严伊苹下定决心备战考博,力求考取全国软科排名第一、QS体育学专业排名全球前30的上海体育大学。备考期间,她系统梳理专业知识,深入研究导师学术方向,精心准备面试应答。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她再次以专业笔试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攻坚,突破壁垒
博士研究初期,严伊苹面临从实验室环境转向真实学校场景转换的挑战,研究方向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她首先大量阅读了不同领域的文献,了解社科研究范式。在读完一篇文献综述后,找出其中的学术空白,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深挖反思,构建知识体系并找到研究创新点。除此之外,严伊苹善于挖掘发挥自身优势。在实验室做研究时,数理统计是她的强项。于是,转向社科背景时,严伊苹就将其应用到学校体育学研究相关的统计学方法中。通过积累文献和发挥优势,她成功解决了研究中“水土不服”的问题。

严伊苹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她立志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投身高校教育事业,将自己所学回馈给体育教育领域,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优秀的体育教师。目前,她不仅完成了博士毕业要求的所有条件,还在读博期间主持了学校的科研项目,发表JCR二区高水平论文一篇,并多次在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分享研究成果。明年即将毕业的她,正朝着成为优秀体育教师培养者的目标稳步前进。
校友说
您认为体育精神对人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这种精神如何支撑您跨越不同阶段的挑战?
我觉得体育精神最大的意义就是坚持,永不放弃。在体育领域成才,本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磨砺和锻炼的过程,没有人天生体能就好,关键在于坚持。就拿我考研考博来说,学习没有捷径,只能不断重复、加深记忆。面对科研实验失败、干预效果不理想等情况,我凭借这种坚持的体育精神,勇敢面对,反思错误和不足,重新再来,支撑我一路走下去。
对于同样想跨专业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想说的?
人生没有限制,如果真心热爱体育,想成为体育老师,下定决心后就要坚持去做。不过要注意,现在很多体育高校的专硕开始限制跨考,学硕还在招生,除非是二级运动员,否则非体育生不能报考体育专硕。跨考时,选好目标院校至关重要,只要有想法,就全力以赴去做。
人物总结

跨域笃学,创新突破

图文|徐馨悦 颜美晨 李思璇 陈研汐
编辑|傅浩 申美玲 傅慰凌
责任编辑|蔡昕 黄小蓓